从刘伯温那双清澈得黑白分明的眼睛看出去,南田山是这样一座山它
从刘伯温那双清澈得黑白分明的眼睛看出去,南田山是这样一座山:它在万山深处,忽然拔地而起一座平台,远高出它周边的山。平台之山,高旷绝尘,风景如画,这就是人类历史上传说的世外桃源。
刘爚和刘伯温站在南田山的最高峰,武阳村显得渺小而可爱。每家的烟囱同时冒出青烟,每家的灯光同时亮起,又同时熄灭。每家院子里的月光一样多,每家院子里的人也一样的谦虚有礼,打躬作揖都是一个样。
刘伯温突然就问刘爚:“父亲大人,我的爷爷刘庭槐为什么是个传奇人物?”
刘爚正在忘情于风景中,经刘伯温一问,才发现自己遗漏了一个祖宗。搜索枯肠许久,他才慢慢地说:“你爷爷是我大元朝的太学上舍。”
刘伯温当然不知道“太学上舍”是个什么东西,所以就问:“这个‘太学上舍’比起我七世祖的‘行在都巡检使、行在五军制置使、殿前都指挥使、太尉、检校少傅、检校太保’,哪个更厉害?”
刘爚激动起来:“当然是你七世祖的那些头衔厉害啊。你爷爷这个太学上舍是一个不经考试就可以做官的头衔,相当于保送生。这是北宋年间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,所谓三舍法,就是把当时国立大学的学生分为三等,外舍两千人,内舍三百人,上舍一百人,外舍的学生不必参加乡试,直接省试,内舍的直接参加皇帝主持的会试,而上舍的学生,什么试都不用参加,直接当官。”
刘伯温疑惑起来,问:“那为何我爷爷没有做官?”
刘爚叹息道:“倒霉嘛,大元王朝的皇帝不知道抽什么风,每年只从上舍一百人中取两人,僧多粥少,你爷爷运气不佳,于是就跑回来了。而这群蒙古人又不举行科举考试,你爷爷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。”
刘爚说完这段话,突然意识到这种消极观念不能传输给孩子,马上转换话题,问刘伯温:“你知道我为何肯定这南田山中必出伟大人物吗?”
刘伯温说:“因为父亲您能掐会算。”
刘爚摇头:“人有千算不如老天一算,这是天意。”
于是,他给刘伯温讲了道士的故事,又讲了自己挪老爹老娘坟的故事,然后又综合了道家地理课本的故事,最后总结说:“这是天时地利,还有个‘人和’。”
他问刘伯温:“你觉得咱们刘家的祖先如何?”
刘伯温说:“依您的讲解,我觉得很好。”
又问:“你可知你母亲的祖先是谁?”
刘伯温不知。
刘爚说:“此事说来话长。我必须要给你普及一段历史。”
这段历史的开头是这样的:唐代宗李豫上任的第一个年头(762年),因安史之乱的缘故,江淮地区的赋税没有机会收取,李豫屁股坐上龙椅后,认为天下已安定——其实天下还没有安定,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引起的安史之乱要到明年才结束——于是急吼吼地追征江淮地区百姓八年的赋税。
如你所知,江淮百姓也没有多少余粮。于是,政府和百姓的关系紧张起来。李豫坐在长安城中,有吃有喝,根本不知道百姓们的难处,所以在得到百姓不合作的消息后,龙颜大怒,命令各地武装追征。
这一武装追征惹恼了一个人,此人就是台州政府外编人员(胥吏)袁晁。袁晁在政府混迹多年,深谙政府搜刮民财的显规则和潜规则。他先是好言劝阻地方长官,说安史之乱在北方一爆发,南方的江淮地区就成了中央政府的物资供应基地。表面上,政府这八年来没有收江淮百姓的税,但江淮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,这些物资全是政府从江淮百姓手中夺取来的。虽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,可江淮百姓为了长安城里的那个狗娘养的皇帝,节衣缩食,好多人翘首企盼平定安史之乱后等着封赏,怎么突然又要追征赋税。追征赋税也可以,但先请中央政府把这八年来以抗战名义搜刮去的财物核对一下,多退少补。
- 模拟面试怎么做?来看看这几点哦[图]
- 你手上有几个offer?HR问这句话到底啥意思?[图]
- 备案制教师多久可以入编[图]
- 面试官和你拉家常闲聊?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![图]
- 油漆工的职责是什么[图]
- 惠普校招经验及大客户销售在职感悟[图]
- 智慧农业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分析[图]
- 中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要求[图]
- 快到年底了,员工自我工作总结该怎么写?[图]
- 麦粉的效果和作用[图]